只要降低脂肪的攝取量,表示你可以讓健康的糖及碳水化合物回到飲食中,而且不會造成血糖不穩及胰島素阻抗的問題。
只要減少脂肪的攝取量,就不需要限制自己一天只能吃幾片蘋果、一小把莓果,而是可以大啖馬鈴薯、蘋果、南瓜、香蕉及其他任何水果。
吃大量水果能讓你不會在葡葡糖含量極低時,產生難以抗拒的衝動,想要吃那些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降低脂肪攝取血脂不高時,只要選擇適當的天然糖分,就會在無形中對那些有健康問題的人帶來好處,這也包含糖尿病患者。
以下摘錄自譯本
改變生命的食物
110.2.5.
少量多餐的重要性
當我們因為生命中的艱難考驗而迷惘或覺得負擔過重時,常常想要找東西吃。這種本能並不壞,這是大腦在說它需要一些支持來度過難關。重要的是了解哪些食物能夠真正提供幫助。你很快就會在書中讀到的食物,都是適應/調適的好手,在惡劣天氣裡生存下來的它們,將如何於艱困環境中茁壯的知識深植於細胞深處,而這種適應力會在你將這些食物吃下肚時 成為你的一部分。你會發現我在介紹某些食物(例如芽菜)時會特別注明它們的「適應原」特質,或者讚美某些食物有助於抒壓。這些都是你會想存放在廚房並帶到公司吃的恢復活力食物,並賦予「壓力飮食」這個詞全新的含意(下一章會進一步 討論口欲與撫慰食物)。
還有一個重要的方法能讓我們保護自己,不受這個過度充電的世界激起的狂熱影響:少量多餐。每一個半到兩小時就吃點東西,有利於對現今生活中常見的腎上腺素起伏,但現在流行的大多是能量飮料、不吃某一餐或某幾餐,以及猛灌咖啡。我們往往為自己可以好幾個小時不吃東西而高興,如果在餐與餐之間想吃點心,就覺得自己意志薄弱。我們似乎應該像機器人一樣什麼都不用吃,徹底符合數位時代的需求。
該重新思考這種制約了。就算你可以很久很久不吃東西,也不代表你應該這麼做。一方面,假如必須以「表現得不像個人」為代價,縱然擁有各種進步的科技,又有什麼意義?另一方面,這對我們的身體來說是行不通的。如果你在中午吃了豐盛的午餐,可以讓你一直飽到天黑,你的血糖濃度仍然會在下午一點半或兩點左右往下掉。除非你的肝臟擁有驚人的葡萄糖儲存量(多數人都沒有),而且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健全無 比,否則你的腎上腺就會因為血液中缺乏血糖,被迫分泌腎上腺素與皮質醇到血裡。正如我說過的,過量腎上腺素具有侵蝕性,而皮質醇也不能像請客那樣分泌,因為過多的皮質醇會讓人脫水、導致體重增加,並消耗人體建構元素的存量,例如葡萄糖、肝醣、鐵質、電解質與胺基酸。
腎上腺過勞時,你就容易疲倦與生病。更好的替代方案是少量多餐。假如你一天吃三餐,不必改變習慣,只要記得若想充分發揮精力,並預防身體變得過勞且容易生病,可以在早餐、午餐與晚餐之間補充清淡又營養均衡的點心。你會在本書的第二部找到一些適合當點心的料理。
食物中的「四大尊者」 我們真的能將甜美與光攝取到身體裡——我說的是食物中的四大尊者,這些神聖的助力使我們得以安然度過現在的生活,也是人類需要的答案,能夠拯救我們。為了對抗四大病根與其他挑戰,我們必須訴諸這四大尊者:
•水果
•蔬菜
•藥草與香料
•野生食物
你將讀到這些食物如何抵抗四大病根並除去它們的毒素、幫助你面對壓力、增強免疫系統、給你成長茁壯的力量與機敏性。別擔心,你不必戒掉其他食物,無論你適合哪種飮食法,只要在日常飮食中多多攝取四大尊者,就能改變你的生命。
想要變得健康、活得更長壽,關鍵就在於增加水果、蔬菜、藥草與香料,以及野生食物的攝取量。不是偶爾吃,而是每天吃,一天吃好幾次。我們不該因為層出不窮的創新飮食概念而受到影響,現在所有人都只考慮蛋白質,雖然蛋白質確實很重要(順帶一提,全世界生物可利用性與可吸收性最高的蛋白質來自葉菜類),但我們也確實需要注重礦物質、微量礦物質、酵素、輔酵素(輔酶)與omega脂肪酸等營養素,以及花青素、茄紅素、葉綠素、葉黃素、白藜蘆醇與類黃酮等植物性化合物。這些都是維生元素,而且富含於四大尊者食物之中。沒有這些養分,我們就失去了健康的機會。若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就必須以四大尊者作為孩子的飮食基礎。不必再尋找其他解答、解藥或仙丹,關鍵就在這裡。
真正的食物危機
我們正經歷一場食物危機。別把這場危機與危及所有地區的糧食短缺搞混了,這場食物危機影響的是那些人們可以享用幾乎各種食物的地方,是關於人們在抉擇不受限的情況下選擇吃些什麼。雖然食物一直是人類生存的核心,但吃得健康往往只是少數有心、有錢之人的嗜好。而現在有這麼多混亂的訊息、互相矛盾的研究與飮食風潮,光是如何吃得健康似乎就一直是個巨大的問號。
使人們離開飮食正途的因素之一,就是尋求情緖慰藉。為了擺脫悲傷,我們很容易訴諸熱巧克力聖代或雙層培根起司堡,即使清楚知道之後會有瞻固醇指數飆高、腰帶變緊或其他更糟糕的代價也一樣。現在的世界充滿誘惑,而過度緊湊的行程帶來的壓力意味著最簡單、最便宜的餐點選擇通常是最多加工、最有害的。縱使我們更加了解,也有方法可以購買或種植更健康的食物,還是會去吃那些導致發炎、潰瘍、血糖飆高、動脈阻塞、肝臟阻塞、腦霧、水腫、活力降低,以及餵養病原體、引起疾病的東西,因為我們的靈魂真的有被滋養的需求,而這些觸動情懷的食物能使心智停止運作一段時間,讓我們逃避片刻(我會在〈滋養靈魂的食物〉那一章多加探討這一點)。
有時候,我們會有動力想要吃得健康,例如家人與朋友的支持,或是有方便取得的管道——看起來似乎萬事俱全。然而,即使在這種狀況下,還是很容易選擇沒有效益的食物,因為許多飲食風潮都在說服我們某些其實有害的食物很健康。芥花籽油就是個例子:許多健康食品店與餐廳都推崇芥花籽油的好處,稱讚其飽和脂肪含量低,還說能夠降低心臟病風險。其實他們也沒什麼研究,那不過是人云亦云的「智慧」罷了。
事實上,芥花籽油會導致發炎、餵養病原體,而且對動脈有害。如同我在第一本書的〈你該對哪些食物說No〉那一章裡提到的其他食物一樣,以芥花籽油烹調會使人們走上危險之路,它就是我們面對的食物危機的幕後黑手之一。 對於如何吃得健康,以及如何在餵養身體的同時滋養靈魂,眾人總是有許多誤解,其實這兩者並非只能取其一,也並非不可能達成,甚至不會令人不悅。我們可以將這場危機化為轉機,以學習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