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吃穀物的問題
以下摘錄自 369排毒飲食聖經 113.4.5. 給身體添亂食物第五級 所有穀物(小米和燕麥除外) 無麩質穀物的確不會引發炎症,但當你認真看待療癒時,除了小米和燕麥之外,還有其他原因要戒除所有穀物。一方面,我們很容易以穀物為主食,但這會占據餐盤和胃的空間,使得容納更營養更豐富的食物(如綠葉蔬菜和水果)的空間變小。你很可能早上選擇吃一碗穀物,而不是吃兩、三顆健康的蘋果或幾根香蕉。雖然穀物營養豐富,但它們無法提供500公克漿果類、兩顆蘋果或一根香蕉等具有治療作用的植物化學物質、抗氧化劑和微量礦物質。最重要的是,穀物無法提供抗病毒、抗菌化合物;在水果、西洋芹等藥草、綠葉蔬菜、蔬菜和海菜等內含的這些化合物非常珍貴,可以透過逆轉慢性疾病幫助我們恢復生機。穀物是早餐、午餐或晚餐方便填飽肚子的食物,但其他食物則可以讓我們更快速治癒。 避免穀物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它們會與脂肪產生交互作用。我們很少吃不含油脂或沒有脂肪的穀物。想想看:燕麥片加花生醬或杏仁醬、酪梨加吐司、牛奶加格蘭諾拉麥片、蛋白質營養棒、雞肉三明治、橄欖油義大利麵,我們很少只吃單純的穀物,例如,藜麥配清蒸蔬菜,不滲任何醬汁或油。即使我們真的在點心或正餐中不攝取脂肪,但通常不久我們又會吃富含脂肪的點心或正餐。所以在我們吃穀物時,體內仍然還有之前吃的脂肪類食物,即使是相隔好幾個小時,例如,當我們午餐吃藜麥沙拉,這時早餐吃的優酪乳或雞蛋可能還在消化中,為什麼這會造成問題呢?答案是胰島素阻抗,(順帶一提,藜麥是健康的穀物,雖然它比小米和燕麥更難消化,容易造成腸道內壁不適,這意味患有腸道疾病的人可能會不舒服,因此,考量到這些敏感的人,為了讓排毒過程盡可能溫和,你不會看到本書推薦藜麥作為主食,另外,關於藜麥是穀物還是種子的爭論,我認為兩者都是,因為大多數穀物都是種子,這也是它們可以發芽的原因。) 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我使用脂肪基(radical fit)這個詞,那是因為食物大部分的卡路里都來自脂肪,無論是健康還是不健康。(例如,生酮飲食以脂肪基為主)脂肪基和穀物都需要一段時間消化。來自雞肉、酪梨、大骨湯、堅果和種子、食用油、奶油、鮮奶油、牛奶等的脂肪,在漫長的吸收過程中會在血液中逗留,有時甚至需要一整天才能完全消化,這意味著脂肪會在血液中漂浮好幾個小時,全穀物的複合碳水化合物分解所需的時間較短,通常會在四到六個小時內消化完全,取決於它們的軟硬度和你吃下的數量,但這仍然算是很長的時間,不過,這點通常被視為優點,因為它們屬於釋放能量較緩慢的食物。 問題是:複合碳水化合物會分解成葡萄糖,如果血液中同時存在脂肪,那麼我們就有了脂肪加糖:這是胰島素阻抗的真正原因。糖會附著在胰島素上以進入細胞,這樣我們才能獲得能量、生存和成長,脂肪會干擾這個過程,高血脂會阻止糖輕鬆進入細胞,因為它會吸收胰島素,在胰島素減弱和消散前阻礙糖與胰島素結合,進而促使更多的胰島素分泌,因而導致胰腺耗損,同時間血液中的脂肪會堵塞肝臟,造成血糖不穩,例如,糖化血紅素(A1C)可能會升高,或者可能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前期或確診糖尿病,因此,如果你正在尋找進一步的治療方法,重點是如果你的飲食中含有脂肪基,那你就要避免食用穀物。 如果你戒除脂肪基食物,那無麩質穀物對你就有好處,不會發生胰島素阻抗的情況,儘管這樣我們又回到了穀物最初的缺點:與水果、草藥、綠葉蔬菜、蔬菜和海菜相比,它們的營養含量較低,以及穀物中沒有抗病毒物質和抗菌劑。順帶一提,水果不是複合碳水化合物(除非是澱粉,如南瓜)。水果中寶貴的糖分會迅速進入血液和器官;許多水果在一小時內會被吸收、同化和利用。如果你吃大量水果,例如一串香蕉,可能需要兩三個小時消化吸收。無論哪種方式,當糖進入細胞作為燃料時,水果引起的阻力最小。如果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吃水果仍然會產生胰島素阻抗,但不會太明顯,因為胰島素會附著在水果糖上,繞過血液中的大量脂肪進入細胞。 對於穀物,如果我們仍然攝取脂肪基,那麼吸收就會變得困難許多。當今時尚的高脂飲食,例如生酮飲食或原始人飲食(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蛋白為主)對此一知半解。他們只是認為穀物會引起症狀,這些飲食的發起者沒有意識到人們的輕微水腫、頭暈、腦霧和疲倦的症狀並不是因為無麩質穀物而引起的發炎現象;這些症狀來自消化問題、肝臟問題或鏈球菌和EBV(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等細菌的輕度病毒和細菌感染,而脂肪加上複合碳水化合物的組合剛好助長以上所有症狀。 人們很少只吃穀物而不搭配脂肪,因而經常因混合脂肪基與穀物等複合碳水化合物的飲食而出現消化問題。想想起司義大利麵、通心粉和起司、比薩(即小麥餅皮加起司和油)、奶油燉飯、吐司和酪梨、燕麥和花生醬,或豬肉飯等。脂肪和澱粉在消化道中結合會為肝臟和胰腺帶來壓力,因為脂肪會干擾鹽酸的強度,使得鹽酸難以分解胃中的穀物;而複合碳水化合物又會阻礙膽汁分解脂肪的工作,於是肝臟必須分泌更多的膽汁來分解脂肪。這一連串效應的結果導致出現腹脹、噁心、便秘、痙攣、胃炎和腸道炎症等症狀,然而,我們將這些錯誤全歸咎於穀物,卻輕忽了與它們一起食用的脂肪,出汗、熱潮紅、輕微頭暈、無精打采、飢餓感、輕微水滯留引起的腫脹,以及輕微間歇性顫抖和顫抖等胰島素阻抗的症狀也是如此,如果有人在飲食中採取無脂肪基的無麩質穀物,那麼結果將會完全不同。 許多人與脂肪和穀物的組合相安無事,最常見的是年輕人,因為他們的身體系統強健,還沒有太大的耗損。他們的肝臟尚未被日積月累的病原體、高脂肪或高蛋白飲食、有毒重金屬或劇毒負荷量摧殘,所以他們胃裡的鹽酸仍然很強,胰腺也夠健康。不過,現在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並不代表日後不會衰退,未來可能會因為飲食習慣而發展成為慢性疾病,當下感覺良好並不能保證一切真的都很好。對於希望解決困擾或已經遇到慢性疾病想要治癒的人來說,從飲食中戒除小米和燕麥之外的所有穀物是進一步恢復和增強體質的方法,另一個則是同時戒除或減少脂肪基的攝取量。 (一定要找標有「無麩質」的燕麥。儘管燕麥本身是天然無麩質,但在種植和加工的過程中有時會受到污染,最好尋找經過特殊種植和加工的燕麥。) 當你試圖擺脫症狀或病痛時,進一步要戒除飲食中的所有穀物,讓你的消化系統休息一下,同時也大大增加每頓飯可容納治癒食物的空間。在基本的369排毒法中,你會留意到小米和燕麥出現在第1天到第3天;簡易版369排毒法則從第1天到第8天都有。這是為了給新手從飲食中戒除那些「療癒美食(自:慰藉美食)」的人。如果你真的為某種狀況所苦,但又熱愛穀物,我寧願你選擇小米,不過為了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我希望你完全戒除穀物,並且進行進階369排毒淨化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