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脂溶性」的誤解
美國天神醫療台灣網
摘錄自 守護大腦的飲食聖經
112.10.12.
對「脂溶性」的誤解
談到脂肪與營養素的吸收,你會聽到許多對於「脂溶性」的誤解。人們通常認為「脂溶性」代表某種維生素需要與脂肪一起攝取,這樣維生素才能在體內溶解和吸收。「脂溶性」真正的含意為,某些維生素,例如維生素D,在血液中含量太高時,會被脂肪細胞的沉積物吸收。事實上,當維生素被儲存在脂肪細胞內,這就代表該維生素並未被利用。
脂溶性也可能造成維生素不必要的累積,醫學和科學研究偶然發現攝取高劑量的維生素A補充品會讓身體出現問題,他們必須瞭解為什麼這對身體來說具有毒性。他們得出的理論是,當某些人攝取大量的脂溶性維生素,這些多餘的維生素無法被身體排出,於是大量的維生素停留在體內。「這些維生素被脂肪細胞吸收了嗎?」研究者不禁好奇心想:「應該是吧!」
確實有某些維生素,例如維生素A和D會被困在肝臟和全身的脂肪中。如果有大量脂溶性維生素留在體內無法快速排除,它們最終可能造成血液和器官嚴重中毒的情況。
重點是,我們討論的是體內的脂肪細胞,不是我們攝入的脂肪。當脂肪細胞儲存在體內時會開始改變,變成具有活性,這也是為什麼在腫瘤中可以看到脂肪,即使脂肪在我們攝入時已經煮熟,也不代表它沒有活性,例如一片雞肉中的脂肪,即使內含的油脂已經煮熟,一旦被轉化和儲存在我們的腰圍和身體的其他部位,脂肪就具有活性。
脂溶性維生素會被身體既有的脂肪細胞吸收,但不代表攝入的脂肪可以增加營養素的吸收率和生物可利用度。當你聽到「脂溶性」這個詞,指的不是你攝入含有植物性的脂肪(如酪梨)或動物性脂肪(如雞肉)的食物,可以幫助你吸收該餐點的維生素。相反,你攝入的脂肪會阻礙維生素和營養素輕鬆進入神經細胞或器官細胞,脂肪會減緩器官和細胞吸收對身體有益的營養素。
「脂溶性」真正的意思是,存在於體內的脂肪細胞會吸收維生素,例如維生素A和D,並非維生素A或D被吸收後可以轉化成營養素,再被任何神經組織、體內器官或細胞利用和吸收。這些在脂肪細胞和器官中累積的維生素,與實際上被吸收和利用的維生素完全是兩回事。相反,大劑量補充維生素A和D,以及其他脂溶性維生素,因會傷害身體而被肝臟吸收使你免於受到傷害。肝臟是許多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素的轉化器和儲備箱,同時也會儲存有毒物質,像是高劑量的維生素A,所以維生素A會被單獨存放於肝臟的脂肪細胞中,這些脂肪和你攝入的脂肪完全不同。
例如萵苣、香蕉和馬鈴薯都含有脂肪,包含微量的脂肪酸,但是它們的脂肪含量非常低,不至於阻礙胰島素將葡萄糖帶入細胞,所以單吃這些食物不會引起胰島素阻抗,這種平衡恰到好處,任何食物、餐點或整天的飲食中含有5% 以下的脂肪,都可以讓營養素迅速吸收,且不會產生胰島素阻抗。
過去避免所有碳水化合物和天然糖類的傳統生酮飲食和傳統全肉飲食法已經過時,現在的生酮飲食已不再是過去的生酮飲食,因為這些飲食法含有酪梨、青蘋果和漿果等含糖食物,讓你無法進入生酮狀態。同樣,全肉飲食法也不再是全肉飲食法,因為人們開始攝入綠色果汁和蜂蜜。這些飲食法之所以轉變是因為,沒有人能在完全缺乏葡萄糖的來源下長時間存活,否則會出現嚴重的病症。然而,即使它們已經產生了變化,這些飲食法仍然保有同樣的名稱。
更多資料請參考脂肪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