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果會得脂肪肝嗎
醫療靈媒台灣網
摘錄自譯本 搶救肝臟
109.10.12.
吃水果會得脂肪肝嗎?
在你聽說糖會在人體內轉換為脂肪時,我要告訴你:事實上,只有脂肪才會變成脂肪。
葡萄糖不只能用來維持血糖穩定,肝臟本身也需要葡萄糖。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我們從小就知道肝臟仰賴氧氣、水、葡萄糖、礦物質鹽類過活。葡萄糖,也就是糖,就是真正的燃料。那麼,糖本身不是很糟糕的東西嗎?在蛋白質與脂肪被捧上天之際,我們經常被灌輸應該對糖產生恐懼的觀念。事實上是這樣:我們生下來最早接觸到的食物奶水當中,含糖的比例相當高,因為媽媽的身體知道寶寶有了葡萄糖,就能活得很好。葡萄糖有助於孩子的肌肉生長,讓他們的許多器官(如大腦、肝臟,尤其是心臟)能夠好好發育。我們慢慢長大之後,對葡萄糖的需求量並沒有因此減少。在我們遇到衝突、挑戰,甚至在公司或學校與人簡單辯論時,葡萄糖能讓我們的大腦維持冷靜。要是沒有葡萄糖,我們就無法處理任何壓力。我們需要葡萄糖才能維持肌肉、大腦、心臟的健康。肝臟發揮的功能與能力,是可以支持全身的重要因素。
並非所有的糖都對我們有好處。像是白糖、高果糖玉米糖漿類的甘味劑,都不含營養素,對身體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對健康會有不良的影響。不過某些醣類,例如全食物中的天然糖分、水果、椰子水、生蜂蜜、地瓜中含有的糖,以及你在消化南瓜與馬鈴薯等碳水化合物時產生的糖,都具有相當多的好處。
肝臟的主要作用在於接收大量的血液,這些血液需要清理、處理、呵護、過濾、檢驗、測量、秤重、解碼,甚至是經過詢問,肝臟才能發揮後續的兩千多種化學功能,接下來這點,就是肝臟最在乎的一點:你的血液有多濃稠?血液的濃稠度,決定了你是否會出現脂肪肝(或脂肪肝前期)。血液的濃稠度,也決定了你出現脂肪肝的速度。
為何濃稠的血液會是壞事者?為何血液的濃稠度攸關重大?因為血液的濃稠度越高,所含有的氧氣及水就越少。進入肝臟的血液含氧量越少,肝臟要呼吸就越困難。沒錯,肝臟需要呼吸。含水量降低,這時便會出現慢性缺水的問題,氧氣及水變少會對肝臟造成重大影響。
其實,醫學與科學界並未注意到高血脂的問題,判斷血液組成比例是否健康,都不是研究者、醫師、營養學家、飲食法專家會注意的事,這實在是重大的疏失。在現今世界中,沒有任何方式能精確測量這一點。你沒辦法像跳上體重計去量體重,或是用機器夾住皮膚測量體脂肪一樣,輕鬆簡單地測量血脂含量,我說的測量血脂,和今日測量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是兩碼子事。你可能去診所接受健檢,包含壓力測試、體重、心搏及其他重要的生命跡象、肺部聲音檢查、全血液檢查在內,一切測量出來的指數都沒問題,但其實有高血脂的問題沒有檢驗出來。
醫學界運作方式不該把重點放在糖及碳水化合物上,更不該強調把水果等重要食物排除在外。但很可惜,把脂肪肝歸咎於攝取糖,可說是今日健康產業上的重大錯誤。會有這種錯誤存在,是因為大家不會單獨攝取糖,攝取的時間往往和脂肪同時或相當接近,而且通常都是不健康的脂肪,這就是造成健康問題的肇因。脂肪就是造成問題的原因。沒有人會單獨吃下一大堆糖,往往都是和奶類一起加入咖啡中,或是在蛋糕、餅乾、甜點裡,在烤豬肉串的烤肉醬內,或是在吃了一頓高脂肪的節日大餐後,吃下一些糖當點心。不知道糖和脂肪總是同時被攝取,就是傳統醫學界與另類醫學界莽撞行事的最佳例證。他們的視野狹隘,只看到糖,也創造了從那個觀點中所見的理論,因此很容易就變成法則。
脂肪本身就會讓血液變得濃稠,導致裡頭的含水量降低,出現慢性缺水的問題,造成中風、心臟病突發、腎臟損傷、高血壓、腎上腺疲勞、膽固醇過高、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問題會日益嚴重。
「中樞神經系統問題會日益嚴重」是什麼意思?假設你現在面臨腎上腺疲勞、末梢神經刺痛麻木、疼痛,以及暈眩等內耳平衡問題、不寧腿症候群、焦慮、憂鬱等,這些都是與中樞神經系統相關的症狀,也可能因為血液含氧量降低、脂肪升高而惡化。更重要的是,你必須了解每一種被貼上「自體免疫系統」標籤的疾病,都可能因為血脂升高、血氧降低而惡化。那是因為這些自體免疫疾病及許多疾病背後的成因其實是病原體,在出現高血脂的狀況時,病原體就會生長、繁殖、擴張,讓病況變得更為嚴重。當然,在採用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法時,狀況很可能有所改善,因為這會減少餵養病原體的麩質、乳製品、加工食品,但是這麼做,仍然無法讓你百分之百痊癒。好心的醫師與專業人士,讓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採用這種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希望能讓患者的身體停止攻擊自己的行為,殊不知在此同時,高血脂其實會讓原本已偵測不到的病毒與細菌大肆繁殖,患者的紅斑性狼瘡、橋本氏甲狀腺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會因此惡化。事實上,大部分脂肪肝患者的肝臟裡,都有病原體寄居其中,讓肝臟變得遲滯,因此高血脂並不能改善這種情形,血液中流動的脂肪量增加,也會進一步減少含氧量,造成你迅速老化。
無論你是否規律運動,或是維持健康的體重,只要看似流行新穎的日常飲食中含有大量脂肪(蛋、奶、食用油、瘦肉、豆腐、堅果)做為主要的熱量來源,就會對肝臟造成負擔,很可能會導致未診斷出來的脂肪肝前期或脂肪肝問題。運動和體重並非造成脂肪肝的關鍵因素,流經肝臟的血液含有什麼,以及肝臟必須多努力工作來保護胰臟、心臟、大腦、身體其他部位,才是真正的關鍵。
無論是從食物或飲料中攝取脂肪,在脂肪進入我們嘴裡之後,肝臟立刻就會開始分泌膽汁,以利迅速分解脂肪。一方面,肝臟希望能排除脂肪,讓血液可以在血管中輕鬆流動;其次,它也希望血液在進入肝臟前變得較稀薄。如果肝臟偵測到某一餐中的脂肪含量相當高,膽汁的分泌量很可能就會相當多。
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經常發生這種情形的話,肝臟就會開始衰弱,無法勝任這樣的工作,因此粗糙、未分解的脂肪就會不時進入肝臟裡。由於肝臟會盡全力保護胰臟和你,它會開始吸收這些脂肪,這也就是為何肝臟是全身上下第一個會累積脂肪或變沉重的地方。在一個人出現外觀可察覺或體重計量得出來的體重變化前,那個人的肝臟就會先成為「備胎」或出現「游泳圈」。
肝臟因為積年累月的高血脂問題而變得衰弱,無法發揮全力分解與排除脂肪;發生這種情形時,它就會變得遲滯,開始失去應有的功能。肝臟從血液中汲取養分的能力也會變弱,許多重要營養素最後也會困在脂肪球中,無法被身體利用。同樣地,肝臟也很難蒐集與清除毒素,許多毒素就和營養素一起停留在肝臟周圍堆積的脂肪裡。慢慢地,肝臟會被脂肪囚禁起來,成為脂肪肝前期,之後就會出現脂肪肝。
無論你採用哪種飲食法,只要減少脂肪的攝取量,就能避免或扭轉這種脂肪肝的命運,因為減少脂肪有助於讓肝臟變得強健,改善膽汁分泌的功能。我們還有機會讓膽汁恢復正常分泌,替我們消除與分解脂肪,讓肝臟自由。一些具有療癒效果的藥草及薑等食物,也能幫助我們做到這點。(想要了解更多,請見第三十七章。)否則,血液會因為大量的脂肪變得濃稠,削弱分泌膽汁的功能,血液中的脂肪也無法消散,尤其無法通過堆積在肝門靜脈的脂肪(以及肝動脈的脂肪,因為肝臟無法過濾來自肝門靜脈的過多脂肪,之後就會回流)。
我們以為正常飲食內含的過量脂肪才是造成脂肪肝的元兇,水果不是!
人們經常認爲所有的糖都一樣,那就像是說所有的水,從新鮮的飮用水到抽水馬桶裡的水都是一樣的。
如果你對血糖濃度的變化很敏感,吃水果時就搭配西洋芹棒、小黃瓜片或葉菜類一起食用⸺或者乾脆打成一杯翠綠色的蔬果昔⸺這樣做有助於避免血糖濃度的劇烈變化。
記住:水果是由有生命的水、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微量脂肪、其他營養素、果肉、纖維、抗氧化物、果膠,以及一小部分的糖組成的。水果具有抗肥胖的特性,飲食中只要控制少量攝取脂肪(豆腐、瘦肉也富含脂肪,一天只能攝取60克)以避免造成肝臟功能不彰,每天、整天都吃水果,也不會造成肥胖、脂肪肝、得到糖尿病。
更多相關資訊可以參考糖導致脂肪肝嗎?